当前位置:免费学习网小学知识点四年级内容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篇

2020-05-17 10:15:01 四年级知识点 访问手机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免费学习网小编整理了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计算工具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关键: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算盘、计算器。
  教学过程:
  课前参与: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准备一下,把你所认识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一、计算工具的历史
  (一)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学生发言。
  (二)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人发明算盘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在求解一些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算筹显得越来越不方便了。于是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它结合了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并一直沿用至今,被许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
  一般的算盘大都是木制的,算珠也是木制的。后来发展到用铜等金属制作算盘。高档的算盘用玉制作。算珠除了圆柱形的算珠,也有截面为菱形的算珠。的算盘有几米长,最小的只有几厘米。
  算盘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各种运算。时至今日,用算盘计算加减法的速度毫不逊色于计算器。
  算盘上粒粒算珠的上下左右移动,可以使计算者直观的看到加减乘除的运算过程。算珠互相碰撞及算珠与横档的碰撞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形成一首美妙的“计算进行曲”。计算者从声音中体会到计算的愉快。这些愉快的感觉反映到俗语中,“三下五去二”、“管它三七二十一”,“劈里拍拉的算账”。
  利用算盘进行计算时,不仅要用手指不断的拨动算珠,还要用眼睛看数,同时要不停的动脑筋。这是非常典型的手脑并用,对提高智力,开发右脑是一种好方法。有学者指出,学珠算练手指是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
  由于用算盘计算有这么多的优点,所以这个在中国已使用了二千多年的计算工具,现在在世界各地仍得到广泛应用。在受中国文化影响比较深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珠算技术的传授及普及教育一直受到重视。日本的小学生把读书、写字、打算盘列为三大基本功,日本的珠算教育在世界上处于地位。日本全国的算盘学校高达35,000所。韩国的珠算教育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即使远在南美洲的巴西,也成立了珠算联盟,每年进行4次珠算考核和二次珠算大赛。北美洲的墨西哥有全国珠算支部,美国有珠算教育中心,有1,000多所学校接受珠算教育,算盘正成为美国的一种数学教学工具。
  计算机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目前,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十万亿次。计算机的大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大约有一间房间那么大,现在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有掌上电脑。
  计算机发展史:
  ■ 1946年发生了人类历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人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以使用电子管为特点的第一代电子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末和50年代初获得重大发展。
  ■第二代电计算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间问世以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并增加浮点运算。
  ■ 1964年IBM360系统问世它成为使用集成电路的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代表。
  ■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四代计算机。
  ■第五代电子计算机被称为智能计算机。
  ■模仿人类大脑功能的神经计算机已经开发成功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进入第六代。
  二、算盘和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1.算盘。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其中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
  (1)算盘各部分名称
  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
  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
  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
  (2)两种不同的算盘:
  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书23页图):
  观察有什么不同。
  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
  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
  (3)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2.计算器。
  (1)计算器的使用非常的广泛,你认识计算器吗?
  出示一个计算器,你能说说每个键的功能吗?
  显示屏、时间键、日期键、清除键、开关及清除屏键、存储运算键、括号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等。
  (2)让学生看课本自学,边看自己的计算器边看书,然后小组交流。
  (3)计算器的使用与算盘相比有什么优势?
  (4)全班看计算器,师生对口令。
  三、总结
  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通过使用计算器,你觉得计算器如果具备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们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备这种功能的计算器,该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
  四、作业:
  1.继续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如果能根据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将其罗列就更好了。)
  2.了解计算器的其他功能。

   第十二课时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例1例2,做一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386+179=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自己试试看:
  26×39=             312÷8=
  l.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计算。
  54+46=         60×2=
  198÷49=        50+30=
  38×79=         20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3.做一做练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说说你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
  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生畅所欲言。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大胆猜测,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   9999×7=   9999×9=
  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三、练习
  做一做。练习30页的第11、12题。
  第11题用比赛的方式进行,以巩固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
  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1亿有多大(活动课)

  教学内容:第33页~34页的内容。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活动重点: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从而能主动总结研究方法。
  活动难点:形成1亿有多大的空间观念。
  活动准备:纸张、书、大米、黄豆等。
  活动过程:
  包括四个阶段:设计方案──动手实际──获得结论──表达交流
  阶段一:确立问题 设计方案
  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具体素材描述。
  一亿的大小,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2.确立研究的问题。
  例:一亿粒大米有多少?
  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
  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
  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步行(汽车、飞机行驶)一亿米需要多少时间?
  几滴血中有一亿个红细胞?
  一亿滴水有多少?
  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
  3.制定活动方案。
  (1)活动步骤。
  (2)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
  并把活动步骤、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中。
  阶段二:动手实践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 程补充记录在记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
  阶段三: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阶段四:表达交流
  1.各小组陈述整个活动过程。
  2.活动小结。
  A 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B 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