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学习网学科知识点语文内容页

2023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采分点归纳总结)

2023-04-10 22:57:16 语文知识点 访问手机版

  语文试题中的文言文阅读,综合性强、难度大,大家理解起来很费力。文言课文要认真阅读,争取做到“逐字逐句”会翻译;积累文言的常用实词、虚词;准确把握词类的活用;善于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1.要学会圈圈点点,因为第I卷使用答题卡,圈点是可以的。把人物、主要事件划一划。

  2.要先读文言文的最后一题,即内容的概括分析题。这个题实质上可称为“文言文的白话译文”,它对人物、对全文内容、对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所以先读了此文。就相当于读了译文之后。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

  3.要借助原文推断词义。不要想当然,要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4.文言文的翻译,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为上下文是最好的提示。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会水到渠成。

  5.除了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外大纲规定的120个,还要在考前看一看课本中注释的其他文言实词,只看注释即可。

  6.文言虚词要在“而、与、乃、其、所、为、焉、以、因、于、则、之”等常用词语上,再复习一下。

文言文阅读各题型答题技巧

  考点一:实词释义含实词辨析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

  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

  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河北中考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

  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技巧四: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河北2015年真题中“而己有饥色”中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意思为“脸色”。

  考点二: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

  技巧一:代入筛选法

  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如:“之”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其用法有:

  ①代词,可译为“他她、它”“这”“他她、它的”或自称等;

  ②结构助词,译作“的”;

  ③助词,不译;

  ④动词,译作“去”“往”“到”等。

  然后一一代入相应句中进行理解和筛选。如昆明中考9题B项“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跪而拾之以归”,前一个“之”是助词,不译;后一个“之”是代词,指撕碎的奏牍。

  技巧二:句意分析法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技巧三:交换理解法

  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注:更多内容,我们只需要在本文上方或下方“测一测我能上的大学”一栏,输入自己的成绩、省市、选考科目,即可一键进入蝶变志愿,为大家科学评估出的分数对应的所有可以就读的大学,查看更多关于高考的数据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