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学习网高中知识点高二内容页

高二政治易错知识点解析

2020-05-13 13:40:01 高二知识点 访问手机版

  【导语】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免费学习网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政治易错知识点解析》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篇一】

  一、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理解上的易错误区

  易错误区一: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

  解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质的阶段: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事物现象的总和不等于其本质和规律,只有对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才能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因此,认为“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混淆了两种不同质的认识。

  易错误区二: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解析: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没有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但无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都来源于实践。

  易错误区三:理性认识是可靠的,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所以,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

  解析:(1)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人脑对事物的反映既有如实的反映,也有歪曲的反映,所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我们不能笼统地说理性认识是可靠的,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反之亦然。

  (2)判断一种认识是否可靠必须以其是否正确为前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正确就可靠;在二者都正确的前提下,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错误的理性(感性)认识是无法与正确的感性(理性)认识进行比较的。

  二、对“创新”认识上的易错误区

  易错误区一:创新就是强调人类要创造出新的事物。

  解析:(1)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而新出现的事物并不一定就是新事物,如“电脑算命”等就是新出现的事物,但就其实质而言,却不是新事物,因而不能算是—种创新。

  (2)在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每一次物种的进化,都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但其中并没有人类的创新活动。因此,创新并不就是指人类创造出新的事物,而新的事物也不—定就是创新的结果。

  易错误区二:创新就是要敢于否定旧事物中的—切。

  解析:创新是指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面对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敢于提出新观点和新方法。创新必然要求对一些落后的、不符合时代需要的旧观念、旧思想进行否定,但并不是说要否定旧事物中的一切,对旧事物中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仍应予以保留、继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力创新和发展。

  易错误区三:创新就是要敢于打破常规,“想人之所未想,见人之所未见”,所以,只要敢想敢干就能创新,创新就一定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解析:(1)创新要求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安于现状、不从实际出发进行创造性思考的旧观念、旧思想,创新需要敢于打破常规,“想人之所未想,见人之所未见”,但这决不意味着可以违背客观规律进行凭空主观臆断,而是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在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新知识,运用科学的方法,把科学的态度和精神结合起来,才能创新;反之,违背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主观臆断地进行蛮干,就不能创新。

  (2)要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就必须创新,但创新仅仅是其中的一个主观条件,人们只有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知识构成、创新能力、意志力等主观条件,同时又能够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利用客观条件,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篇二】

  一、对“个人利益”认识上的易错误区

  易错误区一:追求个人利益就是坚持个人主义,人生就会失去价值。

  解析: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不能简单地称之为是坚持个人主义,人们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与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不仅不矛盾,而且还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易错误区二:坚持集体主义就应当放弃个人利益。

  解析:在社会主义社会,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处理个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一准则的要求之一是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结合起来,因此,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坚持集体利益并不否认个人利益,更不是说一定要放弃个人利益。

  易错误区三: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因此,不管在什么情况下,维护个人的利益都是正当的。

  解析: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相促进而共同发展。但是,集体利益是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体现,而个人利益一般表现为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二者也会发生矛盾,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必要时还需要牺牲个人利益来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如果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第二位,甚至不惜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来满足个人利益,就是不正当的。

  二、对“人生价值”认识上的易错误区

  易错误区一:主观能动性发挥得越充分,实现的人生价值就会越大。

  解析:(1)在相同的客观条件下,主观能动性发挥得越充分,个人主观条件越成熟,为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就越大,实现的人生价值也就会越大;反之,若客观条件不具备,个人主观条件不成熟(或人生价值观不正确),只讲索取不讲贡献,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也不一定能实现人生价值,甚至可能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危害。

  (2)要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良好而又必要的客观条件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基本保证,我们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客观条件,创造主观条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会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易错误区二: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树立崇高的理想,有了崇高理想,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解析:(1)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一个人树立起崇高的理想,有了坚定、正确的方向,才可能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命运结合在一起,选择自己正确的人生道路,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实现都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在主、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可能实现人生价值;在主、客观条件不具备的条件下,更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客观条件,并通过艰苦奋斗,最终才可能会实现人生价值,否则,即使有了崇高理想,也不一定能实现人生价值。

  易错误区三:一个人的道德水平越高,其人生价值就越大。

  解析:(1)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一个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才会努力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道德素质不高的人,即使有知识也不能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道德堕落的人,还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破坏性。所以,道德水平的高低,对人生价值的实现意义重大。

  (2)一个人要实现其人生价值,就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仅仅有较高的道德素质而缺乏应有的思想政治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等,也是难以实现其人生价值的。所以,仅以道德水平的高低来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观点是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