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学习网高中知识点高三内容页

高三地理练习题及答案: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2020-06-24 15:20:01 高三知识点 访问手机版

  【导语】以下是免费学习网为大家推荐的有关高三地理练习题及答案: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一、选择题

  图1、图2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250~14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答案】C

  【解析】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读图可知,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250m以下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海拔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0~15°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黄土高原B.三江平原

  C.塔里木盆地D.江南丘陵

  【答案】A

  【解析】考查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以及读图分析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图示聚落分布区的海拔可达1800多米,排除三江平原和江南丘陵;图示聚落分布区的坡度较小,这与塔里木盆地的聚落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前绿洲地带这里的地形坡度较小,水源较多相吻合。

  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的是

  A.2千米附近B.4千米附近

  C.8千米附近D.10千米附近

  【答案】D

  【解析】考查了距市中心远近人口密度变化。根据图中两条曲线分析,距市中心6千米以外2010年较1990年增长,在10千米附近,2010年较1990年增长,选项D正确。

  4.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答案】D

  【解析】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城市等级及城市化。根据图中人口密度变化分析,2010年市中心区人口密度显著下降,城市郊区人口密度上升,说明该地区城市化明显,城市化水平提高,选项A错误;人口密度变化受城市地租水平影响较大,选项B错误;城市等级提高在图中表现不明显,选项C错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促进了人口密度的变化,选项D正确。

  读武汉城市圈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示城市圈中,等级的城市是

  A.武汉B.咸宁

  C.孝感D.黄石

  【答案】A

  【解析】武汉市为湖北省省会且位于水陆交通的枢纽位置,服务范围最广,等级。

  6.关于该城市圈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可以扩展到城市圈的其他城市②等级低的城市数量多、相距较远③天门市比武汉市服务种类少、级别低④各级城市间相互独立、互不联系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武汉市是区域中心,服务范围,服务种类最多;低等级城市数量多,但相距近;各城市通过公路、水路等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联系。

  延安坐落在陕北黄土高原的中部,延河与南川河的交汇处,周围有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环峙,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城市。读延安市地域形态分布图和“引黄济延”线路示意图,完成7~8题。

  7.对延安市地域形态影响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B.地形

  C.交通运输D.城市规划

  【答案】B

  【解析】延安地处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是当地地形的典型特点。图中显示延安市的地域形态主要是由地形因素造成的。

  8.“引黄济延”是跨流域调水的大型工程。该工程的建设不仅为延安城区提供了水源,而且解决了延川县城、永坪石油工业区以及延安姚店工业新区的生产和生活用水。该工程对延河流域和延安市城区的主要影响有

  A.改变延河流域降水的时空分布

  B.减小延河流域污水的排放总量

  C.改变延安市城区的地域形态

  D.缓解延安市城区用水紧张的状况

  【答案】D

  【解析】延河流域降水的时空分布主要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受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影响很小;黄河水引入延安后,该地用水量相应增大,污水排放总量有可能增大;延安市的地域形态主要受地形影响,跨流域调水不会改变城区的地域形态。

  读某市示意图,回答9~10题。

  9.下列关于该市功能区分布及规划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京珠高速公路东侧为老城区、西侧为新城区

  B.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方向主要是西北—东南方向

  C.“西山”和“北水”区域以生态恢复为重点,构建旅游休闲带

  D.M工业区的规划布局有利于保护市区的大气环境

  【答案】C

  【解析】京珠高速公路东侧为新城区、西侧为老城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方向主要是南—北方向;M工业区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区,不利于保护大气环境。

  10.该市欲在N1或N2处建一个批发型商场,应选择的位置及理由是

  A.N1处商业经营成本更低

  B.N2处与工业区距离较近,离货源地更近

  C.N1处更利于批发等业务的开展

  D.N2处市内外联系更加便捷

  【答案】D

  【解析】批发型商场面积较大,建在地价廉价的城市边缘,还必须有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

  城镇化率指城镇常住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包括了在城镇生活的农业户籍人口。户籍人口比率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指拥有城镇户籍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举家迁移比率=农村举家迁移到城镇的家庭数÷农村拥有城镇化迁移人口的家庭总数×100%,它反映了家庭城镇化水平。读我国城市化进程表,完成11~13题。

  2002年2012年年均增长

  城镇化率%30.0952.573.07%

  户籍人口比率%27.8935.292.38%

  举家迁移比率%22.3820.66-0.80%

  城市建成区面积平方千米25973455655.78%

  11.2002—2012年,我国

  A.个体城镇化快于家庭城镇化

  B.城镇化水平已处于较高阶段

  C.人口城镇化慢于人口市民化

  D.农民工大多举家在城镇生活

  【答案】A

  【解析】通过表格数据可知,城镇化率年均增长大于户籍人口比率增长;我国城镇化水平较低;举家迁移比率年均增长为负值,说明个体城镇化快于家庭城镇化。

  12.表格中数据反映的突出问题是

  A.环境污染逐步加剧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C.城镇人口增长过快D.城镇土地扩张过快

  【答案】D

  【解析】从表中数据看,城市建成区面积在扩大,其年均增长率大于城镇化速度。

  13.为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兴建卫星城镇,增加城市人口容量

  B.扩大城市用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C.调整行政区划,提高城市人口比重

  D.加快产业发展,繁荣区域社会经济

  【答案】D

  【解析】兴建卫星城镇主要是为了缓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提高城市化水平,应该大力发展经济,以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下图为某城市用地规划示意图甲组团为老城区和该城市局部地区交通通达度等值线图图中数值越大表示通达度越好,读图回答14~16题。

  14.拟规划的物流中心应选址在

  A.甲组团B.乙组团

  C.丙组团D.丁组团

  【答案】B

  【解析】物流中心拟规划在交通发达的地方,乙组团靠近高速公路出口处,适合规划物流中心。

  15.依据该城市局部地区交通通达度等值线图判断,该城市的中心商务区在

  A.A地B.B地

  C.C地D.D地

  【答案】A

  【解析】从该城市局部地区交通通达度等值线图分析,A地交通通达度,判断该地为城市的中心商务区。

  16.图中D处交通通达度较差,其原因最可能是

  A.建筑物稠密,道路狭窄

  B.紧邻中心商务区

  C.地形崎岖

  D.处在城市的几何中心

  【答案】A

  【解析】图中D处交通通达度等值线较小,即该地交通通达度较差,这最可能是因为该地建筑物稠密,道路狭窄。

  二、综合题

  17.读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简图和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分析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开始的时间。

  2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请说明其原因。

  3请从资源、生态环境、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4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你认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城镇化应从哪些方面来推进?

  【答案】11980年以后上海郊县土地面积快速减小,而市区土地面积快速扩大,说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

  2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

  3耕地资源锐减土地质量下降;环境污染加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

  4将城镇的务工人员转为城镇居民,提高城镇人口比重;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城镇第二、三产业;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扩大城镇用地规模等。

  【解析】第1题,城镇化标志之一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从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中可知1980年以后上海市区土地面积快速扩大,而郊县土地面积快速减小。由此推测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大约从1980年开始。第2题,城镇化水平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原因可从影响经济发展的自然原因和经济状况、人口分布状况等方面分析。第3题,城镇化快速发展可能会造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如环境污染加重,交通、住房条件变差等。第4题,推进城镇化建设可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城镇经济等方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