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学习网高中知识点高三内容页

高三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2020-04-17 19:30:01 高三知识点 访问手机版

  【导语】成功者通常做事大方不拘小节,踏实勤勉,肯于付出。只有不计较眼前的小利益,不断地累积自我的经验,一步步构筑未来的梦想。追随能够改变你命运的那颗星,那颗永远在你心中闪烁的明星。当它在你面前闪耀时,抓住这宝贵的机会。请谨记,只要你坚持不懈,最终的目标总能实现。免费学习网高三频道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供大家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免费学习网高三频道。
  
  【一】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劲头/强劲躯壳/金蝉脱壳瓦砾/繁星闪烁

  B.模范/模样儿下载/风雪载途和弄/和稀泥

  C.刹车/刹那间铜臭/遗臭万年粗犷/旷日持久

  D.供销/供稿蔓延/顺蔓摸瓜默契/提纲挈领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宣泄寒暄蜇居旁证博引B.殒身陨首脉搏流言飞语

  C.纹身文火踮脚出奇不意D.车箱厢房厮打弱不经风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浯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肇事方对原油泄漏前的种种征兆,没有采取预防措施,结果付

  出了惨痛的代价,这再次证明曲突徙薪远胜于亡羊补牢。

  B.面对方兴未艾的中国3G市场,各通信设备厂商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令人

  眼花缭乱的招数,期待在未来中国3G设备市场取得一席之地和更大的市场份额。

  C.日本首相是世界上更换最频繁的,长则一年,短则—个月,这些人在政坛上的昙花一

  现使日本的对外政策缺乏延续性,让很多国家感到无所适从。

  D.目前,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已经席卷全球,我们在新闻媒体上已经司空见惯了股市大

  跌、楼价跳水、工人失业等令人沮丧的报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

  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B.自世界文坛殿堂级之作《百年孤独》问世40多年来,曾经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余

  华、莫言等知名作家都称曾受其深刻影响。

  C.针对舆论反映电影《唐山大地震》中植入广告过度的问题,国家广电总局指出,能

  否打击盗版是降低电影制作成本、避免广告过度植入的有效途径。

  D.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东道主丹麦提出一份气候草案,要求2050年减少全球一半的温室气

  体排放,并把2020年作为碳排放的顶峰年。草案遭到了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强烈质疑。

  5.汉语中一些量词形象生动,富有韵味。阅读下面的例句,从备选例子或从你的积累中也

  选择一个量词加以揣摩赏析。(4分)

  钩:一“钩”月亮。静穆的夜空中,升起弯弯的月亮,如同银色的帐钩一样小巧轻灵,洁白如玉,使人生发出亲切而美好的联想和想象。

  泓:一“泓”清泉。清澈的泉水从泉眼中流出,是那样充盈而明亮。它不仅写出了泉水水量的充沛,而且写出了泉水水质的明净。

  备选例子:一“挂”飞瀑、一“叶”扁舟、一“缕”笛声、一“轮”明月

  6.《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文学名著熏陶了中华民族,使华夏文化积

  淀了深厚的底蕴。请选择你熟悉的一部文学名著,结合作品内容或你的感悟,补全下联。

  上联:读《水浒》,明侠肝义胆。(3分)

  下联:

  7.某日早晨,上海电台101《音乐早餐》节目正在直播。主持人在播放音乐间隙,用上海话聊天逗听众。一名听众给节目热线发了一条短信:“求你们不要说上海话了,我讨厌你

  们上海人!”主持人语调认真地说:“这位听众,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再以慢

  慢的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

  很快,电台主持人在直播节目中回击听众的一句话“团成一团,圆润离开”成了沪上论

  坛的热门话题。

  你认为主持人回击那位听众的话合适吗?请你以听众的身份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50字以内。(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12分)

  “准院士”为何沦落为“真流氓”

  备受关注的“打假斗士”*遇袭案告破,某大学教授肖传国等人被抓获。据悉,肖传国认为*学术“打假”使他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遂雇凶伤人。

  此案将中国学术界的一些弊端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是学者的道德底线沦陷。肖传国将自己的“院士梦”破碎归咎于*的“污蔑”,并在*被打后一再声称自己被诬陷,怀疑*“报假案”炒作自己。一个“准院士”,面对学术质疑且申报“院士”不成,不是躬身自省,而是雇凶伤人,斯文之扫地,学者道德操守之沦丧可见一斑。

  本来,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学术争鸣再正常不过,但时下很多学术争端,都有“君子动口又动手”的趋势——周老虎事件中,为一张照片真假,专家有人头担保之论;安阳曹操墓事件中,为一座坟墓真假,学者有“自我了断”之说。学术之争成了意气之争和争强斗狠,道德*安在?

  其次是学术的功利化。*遇袭一事,与其说受伤的是*,不如说“受伤”的是学术。本来,学术研究最需要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有一分成果说一分话,但结果呢?“成果”漫天飞舞,“成就”遍地皆是。但经*这样秉持科学精神的人士一查,很多所谓的“成果”、“成就”,要么是泡沫化的自吹自擂,要么是瞒天过海的造假。这种种学术不端行为,就是学术浮躁和名利化的典型表现。

  再者是学术机制的扭曲。此前的肖传国,已经集教授、博导、主任医师、973首席科学家等头衔于一身,头顶光环闪耀,但为何仍对“院士”头衔如此“孜孜以求”,以至于因*质疑落选而勃然大怒、丧失理智?为何他不是通过完善“肖氏反射弧”理论来消除质疑.而是企图再添一个“院士”头衔来获取“江湖地位”?这是一个靠“头衔”发号施令还是靠学术成果说话的学术界?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是错误的名利观念诱导了肖传国,不如说是重“头衔”轻成果的学术体制将肖传国推向了悬崖。

  再者,假如没有*的质疑,肖传国就极有可能当选。果真如此,我们的学术监管体系是不是形同虚设,以至于需要*这样的民间力量充当“学术净化器”?中国科学院院士可谓国内科学界的“金字塔尖”,如果肖传国这样的学者能如愿以偿地当选,可以想象学术*将遭受怎样的腐蚀和毁坏。幸亏没有。

  (选自2010年9月23日《广州日报》,有删改)

  8.下列评说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文意可以判断题目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讽刺或否定。

  B.从“这是一个靠‘头衔’发号施令还是靠学术成果说话的学术界?”一句中,可以看

  出作者认为当今学术界是“实”重于“名”。

  C.在作者看来,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应该是学术研究的最重要的准则。

  D.从文中可以看出,如果没有*的打假,肖传国势必能当选为科学院院士。

  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遇袭不仅因为他学术“打假”,还因为他诬陷肖传国,并且“报假案”炒作自己。

  B.学术浮躁和名利化造成了种种弄虚作假的学术不端行为,在深层意义上也伤害了学术。

  C.错误的名利观念诱导了肖传国,使他在受到学术质疑时丧失理智,从而做出极端行为。

  D.只有更多的*这样的民间力量充当“学术净化器”,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学术*

  免遭侵害。

  10.联系全文,简要概括*遇袭案暴露出了学术界的哪些弊端。3分

  11.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学术之争”?(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墓碑后面的字

  鲍尔吉•原野

  1在额尔古纳的野地,我见到一块特殊的墓碑。

  2树叶散落乡路,被马车轧进泥里。枝条裸露着胳膊,如同雨水中赶路的精疲力尽的女人。这儿的秋天比别处更疲惫。行路中,我被一丛野果吸引,桔色的颗粒一串串挂在树上,像用眼睛瞪人。我摘下一串看,正想能不能尝尝,脚下差点被绊倒。

  3一块墓碑,埋在灌木和荒草间,后边是矮坟。

  4碑文写道:刘素莲之墓。

  5荒地之间,遇到坟茔。我想不应抽身而走,坐一会儿也好。这就像边地旅行,见对面来人打招呼一样。坐下,不经意间,看到水泥制的石碑后面还有一行字:

  6妈妈我想……

  7“想”字下面被土埋住,扒开土,是一个“你”字。这个字被埋在雨水冲下的土里。

  8我伸手摸了摸,字是用小学生涂改液写的。字大,歪歪扭扭,如奔跑、踉跄、摔倒。写字的人也像小学生。

  9我转过头看碑正面,死者生卒年代为1966—1995。碑后写字的人该是她的孩子。

  10这么一想,心里不平静,仿佛孩子的哀伤要由我来担当。她是怎么死的?她死的时候孩子多大?我想,她如果死于分娩,孩子也没什么大的悲伤,但不像这个人的情况。孩子分明和母亲度过了许多日夜。母亲故去,他在夜晚睡不着的时候,特别在黄昏——人在一天中情绪最脆弱的时候,常常想到母亲。

  11儿时,妈妈不在身边,我特别害怕呼啸的风声,和树梢夹缠,一阵阵起伏不定;害怕不停歇的夜雨;害怕敲门声、狗吠和照明弹——那时老有人放照明弹。

  12现在这个孩子比我害怕和忧伤的事情会更多。我和母亲仍然生活在一起,他的母亲远行了。在节日,在有成绩和挨欺负的时候,或者不一定什么时候的时候,他都要想起母亲。我仿佛看到一双儿童的眼睛,泪水沿着眼眶蓄积,满满的,顺眼角流下。他独自一人来到这里,写下:

  13妈妈我想你

  14“你”字被土埋住了,让人心惊。的确,“你”被黄土永远埋在这里,这是他家人早已知道却谁都无奈的事情。

  15我想的是,这几个字力量多么大,把一个人身上的劲儿都卸掉了,对我来说,仿佛如此。

  16人常说,颜真卿《祭侄稿》字含血泪,说书法家心境和艺境相合之时的惊心动魄。还说司马迁、方苞的文字含恨如石。墓碑后面的这句话,其孤兀也足以把人*。

  17如今词语泛滥,换句话是到了一个不尊重语文的时代。人们在使用汉字——不需要交费、不需要限制——的资源时,尽量挥霍、歪曲、作假,这在网上和官样文章中随处可见。中国没有《法兰西语言文字法》那样具有刑事约束力的法律,可以不尊重语言的尊贵、纯洁、源流和规范。套用“物欲横流”这句话,如今是“乱话横流”,不真诚、不优美的文字像污水一样在下水道畅行。

  18然而尊重文字的人还在,视它为心声,写字的时候会流泪。刘素莲的孩子正是流着泪一笔一笔写下这五个字。有人这么写字,是汉字的福气。

  19一位身居海外的中国诗人说:“不知为什么,我一看到‘沧海’、‘中秋’这些汉字就想流泪。”为词语流泪,说明他的血液曾经融化过汉字当中芳香高贵的成分。

  20大树在风中呼号,我走进邻近的村子,牧草一堆一堆金黄。农妇直起腰,看我进入哪一家投宿。我想的是,文字和周围的山川草木一样,因为真实而有力量。它们结结实实地钻进人的心里,做个窝呆下去,像墓碑后面那几个字。

  (2009年5月8日《人民日报》)

  12.文章第一段说,“我见到一块特殊的墓碑”,请联系全文,分条陈述这墓碑“特殊”

  在何处?(4分)

  13.文章第2段,描写景物有何作用?(3分)

  14.文章第11段作者写自己“儿时,妈妈不在身边”的事,有什么作用?(4分)

  15.第8段说,“字大,歪歪扭扭,如奔跑、踉跄、摔倒。写字的人也像小学生。”可见

  力度小;后面的第15段却说:“这几个字力量多么大,把一个人身上的劲儿都卸掉了。”

  这怎么理解?(5分)

  16.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借“墓碑后面的字”表达了哪几层具有普遍意义的深意。(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送徐无党南归序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居士集》)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一:都B.不见于言可也言:著作

  C.予窃悲其人悲:悲痛D.稍稍见称于人稍稍:渐渐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所以为圣贤者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冰,水为之而寒于冰

  C.而散亡磨灭惑而不从师

  D.亦因以自警焉因坐法华西亭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以求不朽”的世风,强调了“修身为本,精神不

  朽”观点,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

  B.颜回无甚功和言,竟然受当世和后世如此推崇。文章以此为例,有力地说明了君子

  务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

  C.文中用“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来比工丽文辞,意在说明立言是能传

  世永存的,尽心于文字是可悲的。

  D.文末“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一句,意味深长,增添了劝诫的力量,

  更激励人自省自醒。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②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

  21.用“/”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3分)

  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2-23题。(6分)

  蝶恋花春暮李冠

  遥夜亭皋闲信步。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

  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2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句中的“闲”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3.沈谦《填词杂说》赞《蝶恋花》“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句,以为“红杏

  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俱不及。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看法。

  (三)(4分)

  24.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4分)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论语》19.23)

  (1)《论语》中经常拿屋舍厅堂来比喻一个人的学问造诣,例如上述文字中子贡就把孔

  子的学问比作数仞之高墙,而孔子也曾称子路的学问已经入门,但还未达到一定的

  境界,由此可以提炼成语。(1分)

  (2)子贡的说法发人深省,按照他的说法,“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叔孙武叔的话宜

  于何处?请做评价。(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题)

  (1)渔舟唱晚,▲;▲,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4)执手相看泪眼,▲。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5)曾子曰:“▲,▲。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论语》)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皇帝造屋,百工齐集。木匠、石匠暗暗竞赛。一天,木工师傅求胜心切,重责小徒弟。徒弟为了泄愤,把师傅的木尺偷偷锉短了一分。结果,根据木尺做成的木柱都短了一分。而那些稀有木材是远方进贡来的。无法在当地补充,皇帝必然为此震怒。木工师傅知道自己死亡临头而大哭,这时,石匠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承托长柱的石礅的平整墩面改为微微隆起,补足了木柱短缺的部分。这样,不但宫室如期落成,木工全家得救,也改善了石墩设计,为中国建筑多增一份姿采。

  这则故事寓有中国人处世的哲理:别人的短处可以彰显我们的长处,我们的长处可以“承托”别人的短处,这样彼此都有好处。推而广之,这是一种竞争中“双赢”的智慧,而这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

  请以“双赢的智慧”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桎梏gù按捺nà无耻谰言làn恪尽职守kè

  B.标识zhì探索tàn期期艾艾ài闷声闷气mèn

  C.蹑足niè胡诌zhōu恃才傲物shì琅琅上口lǎng

  D.估价gū训诂gǔ兀兀枯坐kū失怙无依h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水分要言不繁烂摊子犄角之势

  B.慨叹概莫能外笑嘻嘻嬉皮笑脸

  C.浸渍百毒不侵捡芝麻挑肥捡瘦

  D.消弥朝辉夕阴过渡期六根清静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沉浮IT行业8年之久,筚路蓝缕,终于换来了今日的辉煌,公司如今已经具备了让别人追赶的实力。

  B.金融租赁在世界上已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但是在我国,这还是一锅夹生饭,还是一个并不为多数人所知的玩意儿。

  C.他们根据那位青年提供的线索,先找到张某,要他供出是从哪儿贩来的,再缘木求鱼,终于把制造假冒名酒的窝点找出来了。

  D.尽管洞明世事的易中天接受了余秋雨的教训,处事低调,出言谨慎,躲避媒体,矮化自我,以避免无端挨棒;但这批评的棍棒还是不期而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医学角度看,早餐在供应血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吃或少吃早餐,会使血糖不断下降,造成思维减慢、反应迟钝、出现低血糖休克,甚至精神不振。

  B.牛的朴实勤劳、任劳任怨,早已成为人们称颂的美德,牛在中国文化中是勤劳和力量,而在西方文化中是财富和地位。

  C.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的意识,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D.现在也有一些人担心中国文化会不会被外来文化吞没,而我更担心的是中国文化在自我陶醉中失去自我。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主动休息:“生物钟养生”新概念

  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有句名言:“在人类集体活动中,没有任何东西比节奏更有力量。”

  “节奏”就是生物钟的正常运转,是健康的保证,而生物钟“错点”,便是亚健康乃至疾病的开始。此时即需要及时调整,休息是基本的调整手段,否则会使生物钟过度“错点”,最终导致疾病、早衰、折寿、死亡。健康不能透支,如果不加重视,就会“秋后算账”。

  传统的观点是累了才休息,有的甚至累了还不休息,硬挺着,这对健康是十分有害的。近年来,医学界提出了“生物钟养生”的新概念,其核心是主动休息,即在人还不太累的时候,就要为健康充电——休息。

  什么是休息?行为变化就是休息。主动休息的核心是充足的睡眠、不熬夜。每个人的睡眠时间长短不一,但有一条必须遵守,即工作再忙,也不要太晚睡觉。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免疫专家贝里•达比教授的研究小组对睡眠、催眠与人体免疫力作了一系列研究,并得出结论说:

  “睡眠除了可以消除疲劳、使人体产生新的活力外,还与提高免疫力、抵抗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达比教授对28名受试者进行自我催眠训练后的结果表明,施行催眠术之后,受试者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均明显上升,而这两种细胞正是人体免疫力的主力军。科学家同时发现,施行催眠术的受试者在日常压力面前,表现出更强的自信、自尊和独立处事能力。此外,晚上10时至凌晨2时,是人体内细胞坏死与新生最活跃的时间,此时不睡足,细胞新陈代谢就会受到影响,人体就会加速衰老。长时间晚睡或睡眠不足,即使次日补睡,也难以挽回损失。俗话“一夜不睡,十夜不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读者朋友可能会问,王均瑶患的是大肠癌,这与睡眠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不仅有关系,而且关系还大着呢。这是因为肿瘤细胞是在某种促癌因子作用下细胞异常*的结果。人体由60兆细胞组成,随时随地难免会有细胞异常*。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免疫监视(是免疫力的一种)完全有能力及时识别,并会调兵遣将把异常*细胞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如果长时间晚睡或睡眠不足,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免疫监视麻痹,久而久之,肿瘤就产生了。所以说,“健康的体魄来自睡眠”,没有睡眠就没有健康。睡眠是一种休息,而且是不可缺少的休息。

  除了睡眠休息外,还要学会工作的目标定位要确切,对一时不能实现的目标,万万不可白白地呕心沥血,否则就会累得筋疲力尽。不管工作多忙,任务多重,一旦做不到科学地安排作息时间,无论如何也要为自己留出一点“喘息”的时间,否则不仅工作效率不高,而且容易产生疲劳,导致亚健康。连续工作一周,周末娱乐半天,双休日要*自己放下手中的工作,携家人或亲朋好友尽情地娱乐半天,享受一下属于自己的天伦之乐,使身体得以调整,也是建立有规律的生活节奏、消除疲劳、预防亚健康和疾病,达到健康境地的第一要素。

  5.从原文看以下对“生物钟养生”相关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指人们根据生物钟规律,及时调整工作节奏,减轻工作压力主动休息的行为。

  B.指人们在自己还不是太累的时候,保证充足的休息,以调整身体状态的行为。

  C.指人们每天根据身体的状况,适时保证睡眠,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的行为。

  D.指人们为了消除疲劳、预防亚健康和疾病的发生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没有充足的睡眠就没有健康,充足的睡眠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B.健康的身心来源于充足的休息和准确的工作目标定位,建立了有规律的生活节奏,你的健康才有保证。

  C.人体细胞一旦出现异常*就会导致肿瘤的发生,要想避免这些,就要坚持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

  D.及时调整身心状态,保证身体生物钟的有序正常的运转,才会减少疾病、早衰、折寿甚至死亡等等现象。

  7.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我们能够积极主动地休息,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增强体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肿瘤就会远离我们的身体。

  B.长时间的晚睡或睡眠不足,就会造成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久而久之,疲劳、亚健康乃至疾病等就会乘虚而入。

  C.确立工作目标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好高骛远,如果生活节奏有规律,就不会使自己的细胞出现异常*。

  D.保证睡眠的充足,维持生物钟的正常运转,就会不断使人体产生新的活力,从而增强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汉士择所从

  汉自中平黄巾之乱,天下震扰,士大夫莫不择所从,以为全身远害之计,然非豪杰不能也。荀彧少时,以颍川四战之地,劝父老亟避之,乡人多怀土不能去。彧独率宗族往冀州,袁绍待以上宾之礼。彧度绍终不能定大业,去而从曹操。其乡人留者,多为贼所杀。

  袁绍遣使迎汝南士大夫。和洽独往荆州,刘表以上客待之。洽曰:“所以不从本初,避争地也。昏世之主,不可黩近,久而不去,谗匿将兴。”遂南之武陵,其留者多为表所害。

  曹操牧兖州,陈留太守张邈与之亲友。郡士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率乡人欲避之,众皆以曹、张相亲,不然其言。柔举家适河北,邈果叛操。

  郭嘉初见袁绍,谓其谋臣辛评等曰:“智者审于量主,袁公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难与共济大难,吾将更举以求主,子盍去乎?”评等曰:“袁氏今,去将何之?”嘉不复言,遂去依曹操。操召见,与论天下事。出曰:“真吾主也。”

  杜袭、赵俨、繁钦避乱荆州,钦数见奇于表,袭曰:“所以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及天子都许,俨曰:“曹镇东必能济华夏,吾知归矣。”遂诣操。

  河间刑颙在无终,闻操定冀州,谓田畴曰:“闻曹公法令严,民厌乱矣,乱极则平。请以身先。”遂装还乡里,畴曰:“颙,天民之先觉者也。”

  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吕范字)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范曰:“今舍本土而托将军者,欲济世务也。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策从之。周瑜闻策声问,便推结分好,及策卒权立,瑜谓权可与共成大业,遂委心服事焉。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此诸人识见如是,安得困于乱世哉!

  (选自《容斋随笔》,有改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黩近黩近:狎近,亲近。

  B.吕范请暂领都督领:兼任(较低职务)。

  C.子盍去乎盍:何不。

  D.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计:计策,计谋。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汉士择所从”的一组是

  ①袁绍遣使迎汝南士大夫②陈留太守张邈与之亲友

  ③嘉不复言,遂去依曹操④曹镇东必能济华夏,吾知归矣

  ⑤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⑥策从之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朝自从平定黄巾之乱以后,天下动荡不宁,士大夫都在选择自己将要跟随的对象,以此来保全自己。

  B.郭嘉是一位有远见的汉士,他初次见到袁绍,就觉得袁绍不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人,于是劝说袁绍的谋臣辛评离开袁绍。

  C.文章列举的一些汉士,更多的是投奔曹操,作者这样安排,可以更加突出这些汉士的远见卓识。

  D.作者对荀彧、和洽、高柔、郭嘉、杜袭、赵俨、繁钦、刑颙、品范、周瑜、诸葛亮等汉士的选择都持肯定态度。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现代汉语(10分)

  (1)郡士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率乡人欲避之,众皆以曹、张相亲,不然其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这两首送别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中都写到“水流”,简要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分析,请说出这两首诗最后一句在表达和抒情上各有何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按要求将名篇中的名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两题任先一题)(5分)

  (1)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归园田后所见的田园初春生机勃勃的景象。

  贾谊在《过秦论》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反秦起义由星星之火顷刻间化为燎原大火的迅猛之势,同时又在其中巧妙地蕴含了秦亡实是失去民心自取灭亡之意。

  (2)羽扇论中,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一致的。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既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歌咏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身处逆境时应有的人生态度。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22分)

  叩问灵魂

  周玉奇

  灵魂虚无缥缈,如何叩问?灵魂是否存在,众说纷纭,何必叩问?人是群居的动物,常爱走亲访友。然而,无论你如何地前呼后拥,如何地高朋满座,你的灵魂总是寂寞的。偶尔地叩问一两下灵魂,是为了使灵魂更寂寞、更深沉;是为了让灵魂在心中扎根。

  世界上真正有勇气叩问灵魂的人并不多。卢梭的《忏悔录》是一种叩问方式:一个18世纪的法国平民思想家以忏悔的心情,谴责他不光彩的过去。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是另一种叩问形式:他像鲁迅先生那样,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沉痛袒露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中国人身上或多或少存在的丑陋,意在引起疗救的注意,这是一种爱的叩问。巴金老人在人生的暮年用他颤抖的手书写出一部《随想录》,这是要他的灵魂在大幕拉上之前登场,讲一番真话。*领袖瞿秋白在告别人世之际,他说了《多余的话》。不管这《多余的话》是否多余,不管世人如何对《多余的话》说长道短,我私意以为,《多余的话》是秋白对自己对他人灵魂的叩问,不管这叩问是和风细雨,是重磅出击,或是万箭穿心。《多余的话》并非多余,只有集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秋白才能一展胸襟。他在与世长辞之前似乎还要向人们贡献些什么。彭德怀上万言书,何尝不是以另一种方式对你我灵魂的叩问?显然,叩问自己或他人的灵魂不是人人愿做、人人敢做的。

  人的叩问灵魂,或在夜深人静,或在年老力衰,或与死神接吻,或在痛苦中,或在病患里……这也许是人与灵魂的距离此时最近的原因。“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时对灵魂的叩问往往更真切、更动人。可以设想,春风得意的男男*,如果要来叩问灵魂,不是让你觉得矫情,就是显得轻飘,这可能是灵魂距离他或她遥不可及的缘故吧!人的灵魂真的像个小精灵,让人捉摸不透。当你事业有成、情场得意、婚姻美满、体健貌美时,这小精灵不知躲到了什么地方睡大觉;一旦你苦了、病了、痛了、贫了、残了、不想活或者不能活了,此时小精灵便随侍左右,嘘寒问暖。所以,物质世界多姿多彩的人较难叩问灵魂,而精神世界丰美的人,却能常常去拜访自己或他人的灵魂。

  人的灵魂是应当不时叩问的。如此做来,它会使你时时追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看一眼《辛德勒的名单》和《拉贝日记》,你作为人类的一分子,能不为人性的丧失和人类的杀戮汗颜?踏访重庆的《红岩魂》展览馆,面对《泰坦尼克号》的海底残骸,一边是人的毁灭,一边是爱的永生,你的灵魂还不出窍?“挑战者”号在升空1分12秒后,连同它的7名宇航员一起粉身碎骨,人类为叩问宇宙献身,同时,那种悲壮的场景又使人类的灵魂接受了一次伟大的洗礼。

  人是灵肉的集合体,人对灵魂的叩问不必偶尔发生在冥冥之中。人在顺境时不忘叩问一下自己的灵魂,实在难得。人无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之中都不愿或不敢叩问灵魂,则注定他或她已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了。这便是叩问灵魂的要义。

  14.文章以两个问句开头,有什么好处?4分

  15.文章第二段列举了很多名人和伟人的事例,是为了阐明什么道理?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16.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应如何理解?4分

  17.综合全文来看,人为什么要叩问灵魂?“叩问灵魂”的意义是什么?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