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学习网作文大全观后感内容页

2022奥运会女排比赛观后感

2022-09-21 09:39:01 观后感 访问手机版

第1篇:2022奥运会女排比赛观后感

2016年8月21日,值得全中华儿女乃至全世界记住的历史性时刻,经历了35年之久中国女排再次站在了世界女排的巅峰,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再次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女排的风采,这场酣畅淋漓的胜利重新唤醒了国人的热血和情感,重新燃起了学习女排精神的热潮。翻开历史,中国女排自1981年夺得首个世界杯冠军到去年世界杯再度封王,从上世纪80年代的“五连冠”到本世纪初的再度中兴,期间虽然多次历经波折,但总能在陷入低谷后回归正途而崛起,用实力和汗水延续神话,这就是我们应该颂扬的,时刻牢记的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是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是一种不惧压力、不怕失败的精神。你能从一路挫折坎坷中拼尽全力的女排姑娘身上看到它,你能从压力重重之下执掌女排帅印,明知可能失败却不退缩的郎平教练身上看到它;这是一种为了梦想心无旁骛的专注,你能从“我不看比分,我们只需要一分一分地拿”的踏踏实实中看到它,你能从“比赛时我们完全听不到观众的声音,我们的注意力全在球上”的聚精会神中看到它;这是一种永不懈怠的执著,你能从赛场上紧紧咬住比分,最终奇迹般的逆袭中看到它;你能从一路抗争历经风雨永不放弃中看到它。

在精神的传承的同时还要勇于创新,正如所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进步之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发展体育运动同样如此。郎平教练在二次接手女排后,就针对中国和世界女排的发展特点提出了“大国家队”的概念,即每次集训总是有20多人,每个位置总是保持三到四个人在竞争。队伍扩大后,针对不同的比赛安排不同的阵容,承担不同的任务,不过分强调成绩。此外,新女排还扩大了教练队伍,引入了国际化的专业团队。这些都是对运动规律的把握和尊重。

不一样的努力有不一样的回报,不一样的拼搏成就不一样的梦想,我们赞扬女排精神,更需要学习女排精神,传承女排精神!尤其是我们工研院目前正处于在新的形势下进行新的工作模式的改革,改革就需要有创新,创新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好的升华,就需要我们每个人时刻牢记女排精神,团结协作,不惧压力和挑战,求真务实,顽强拼搏,勇于创新,把自己的光和热发挥到最大,不计较得失,扎实的走好每一步,工研院的明天需要我们,让我们勇敢前行!

2016奥运会女排比赛观后感相关文章:

第2篇:2022奥运会女排比赛观后感

里约奥运会落幕,中国队几个传统强项成绩差强人意。对此,“主流媒体”有不同解读:民众取向变化,不再“唯金牌论”。然而,奖牌连连几届丰收却被压在英国之后,中国人情绪难免低落。但在最后一刻,中国女排一记猛击夺冠令全民狂欢,官媒大赞“女排精神”,同时新华社的评论把女排精神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连在一体,称中国有足够的自信和实力面对世界。并说:“精神是最可宝贵的财富。今天,我们既能更加投入地欣赏运动之美,更加坦然地为奥运健儿争金夺银喝彩,也更加珍视女排为代表的拼搏精神”。赛后,郎平教练在接受采访时说:“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这句话普通,却一语道破郎平始终不渝追求的职业精神。

郎平当年在女排五连冠,教练升官,队友做官,请她做官时,她毅然决定去美国读书,做穷学生,终于磨就一身职业功夫,2008带领自己执教的美国女排参加北京奥运,击败中国女排。有网民痛骂郎平是“祖国的叛徒”,郎平轻描淡写地表示:“我只是一名职业教练”。郎平此次率领中国女排登上冠军宝座后,有人写到:“在某种意义上,郎平确实是个‘叛徒’,但她不是‘祖国的叛徒’,而是‘举国体制的叛徒’”郎平有如此成就,是把排球视为自己的职业和事业,她是“举国体制”培养的,但最终挣脱“举国体制”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中国女排几度沉浮,只有郎平一个人还在攀登。我想不出当初那些骂郎平的观众使用一种什么心态,但至少郎平最后给我们展现的不仅仅是“爱国主义”,她拥有自己的训练体系,知人善任,科学的训练,与时俱进,把很多国外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指教里面带回中国,并通过不断的磨合调整,以及临场的调整和发挥,最终给中国赢了的最为宝贵的一枚金牌。这些都是体育人做体现出来的职业化,我们必须看到女排精神的背后,是郎平的职业体育精神。

那么做为一个铁路建筑行业从业者,这种职业精神是不是也很重要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如何去理解这种铁路从业者的职业精神呢,我想用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更能体现铁路建筑行业从业者应该具备职业素质和执业修养。

记得有篇报道名字就叫《不是说出来,我还不知道中国竟然连圆珠笔的头都生产不了!》中提到:今年1月4日,在参加一个有关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座谈会时,他举例说,中国至今不能生产模具钢,比如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1895年圆珠笔就已经被发明了,高铁、大飞机都造得出来,圆珠笔珠竟然还不能生产!如果不是说出来,估计好多人真不知道。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百度词条里面这样介绍工匠精神: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说到这,我们脑子不得不复现日本这两个字,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答“日本的工匠精神到底是怎样的?”有着非常翔实的介绍。其中,被广泛引用的是好莱坞巨星娜塔莉•波特曼在去年哈佛毕业典礼演讲中提到的一个例子。她和丈夫去东京一家著名寿司店吃寿司,发现寿司好吃到让她这个素食主义者都欲罢不能,但发现店里只有6个座位。她一开始很好奇为什么不扩张,后来朋友向她解释:东京所有最棒的饭店都这么小,而且只做一样料理,因为他们要把事情做好做漂亮,关键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对事物追求至善至美过程中的愉悦。

从这个小故事,我们不难提炼出工匠精神的内涵。它指的是一种精工制作的意识,一个产品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细节都精心打磨、精益求精,专注、精确、极致、追求卓越。套用财经学者吴晓波的话来讲,工匠精神就是:做电饭煲的,能让煮出来的米饭粒粒晶莹不黏锅;做吹风机的,能让头发吹得干爽柔滑;做菜刀的,能让每一个主妇手起刀落,轻松省力;做保温杯的,能让每一个出行者在雪地中喝到一口热水;做马桶盖的,能让所有的屁股都洁净似玉,如沐春风,那同样对于我们生产铁路桥梁的呢,那就是要我们制造出来的梁的每一道工序都符合标准要求,外观整洁,内在达标,让每一列火车都可以安全的行驶在我们生产的桥梁上。

而工匠精神的反面,是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短、平、快”的粗制滥造。当然,制造业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盈利,工匠精神也不例外,只不过,相较于粗制滥造赚快钱,坚守工匠精神更苦更难、也是唯一正确的路。你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因此,工匠精神不仅是一项技能,也是一种精神品质。

目前铁路建筑行业正处在转型期,那么这种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我认为将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和改革必备一种企业文化,工匠精神不单代表着一种新的生产理念,它也是制造业的转型方向。从低端制造的泥淖中走出,淘汰落后重复产能,加强技术创新,其最终目的是“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升企业的的整体水平与形象。只是,转型并不是喊喊口号就能够完成的。道理大家都懂,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该如何付诸实践?我们该如何培育工匠精神?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个兢兢业业的工人,你技术精湛、追求完美,每一件产品都耗费大量功夫打磨,可惜,你所在的企业、你的领导只用“合格与否”而不是“完美与否”来评判产品质量。因此,你的绩效是厂里最差的、你不被领导待见、你拿着最低的薪水,厂里的效益一差,你还可能第一个被下岗。此时,你还会恪守工匠精神吗?

再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个有追求、有理想的企业家,你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新技术,要求员工每一件产品都要精益求精。可是,研发新技术要耗费大量资金,但你贷不到款;如果幸运一些,你研发的新技术成功了,新产品刚上架,市场上立即推出大量的仿冒产品;或者你的产品即便比其他同类品牌质量更好,但囿于中国制造业集体的低端形象,你的产品卖不出去;再者,你一年下来辛苦奔波、费尽心力,但收益却还不如邻家的阿婆卖一套房子的收益更多……这时,你还能守住初心吗?

工匠精神既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精神品质,其实,放大了看,工匠精神不仅关乎一个企业的发展,更关乎着一个国家的工业文明。我们的企业、国家、社会是怎么看待工业生产的?我们对于工业生产恪守怎么样的标准、心怀怎么样的期待?一个国家工匠精神的匮乏背后,其实是工业文明的匮乏:品牌、百年老店、匠人、企业文化以及一整套相关的体制机制,乃至社会心理、共识和氛围。

应该看到,德国、日本的制造业也曾经历过粗制滥造的阶段,但德国通过“法律、标准、质量认证”三位一体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了德国制造质量蜕变;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实施“质量救国”战略,促使日本制造打开了欧美和全球市场。因此,培育“工匠精神”,我们既需要“大国工匠”等榜样的激励,但更离不开企业的高效作为,完善崇尚实业、崇尚工匠精神的体制机制、并花大力气营造现代制造文明的价值观和时代精神。

让有工匠精神的工人活得体面、有尊严,让有工匠精神的企业拥有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让工匠精神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与社会心理……在如此土壤中,工匠精神自会生根发芽,我们的企业如果人人都有这种精神何愁发展不长久,何愁筑不出精品,造不出未来呢!最后用一首打油诗作为文章的结束:一砖一瓦筑世界,半厘半分测秋毫,但凡产品我手出,辛勤汗水保辉煌。

第3篇:2022奥运会女排比赛观后感

面对世界顶尖强手的终极挑战,中国女排在先输一局不利中连扳三局以3-1逆转力克塞尔维亚,时隔12年再度荣膺奥运冠军。这场动人心魄的比赛,吸引了无数国人和世界球迷的目光。中国女排赢在顽强拼搏,赢的美丽大气,女排展现给世界的独特气质和力量。这种中国气派,不仅代表竞技体育,更是植根在每个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核心价值,将会广泛彰显和弘扬。

中国女排在小组赛排名第4的不利情况下,不畏强手、顽强拼搏、屡克强手,让对手输得心服口服,展示出高超的运动技能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充分继承和发扬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中国女排精神,完美地诠释了以为国争光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和“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激发了国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海内外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得到世界的高度赞扬。

国人为女排欢呼喝彩,网民们传疯了:“有一种骄傲,叫中国女排;有一种精神,叫女排精神!”我们重提女排精神,那么,这种精神是什么?女排每一次夺冠,都是靠艰难拼搏完成的,在最困难的时刻,呈现出最顽强的精神,这就是女排精神的实质。

国人呼唤“女排精神”,“铁榔头”是女排精神最完整的见证者和实践者,30年来她一直担负着这种精神的传承。其间,女排换了几代,几度沉浮,但郎平仍然不忘初心,仍然坚守着自己喜欢的排球事业,在女排最需要的时候,她担当起了振兴大任,虽然道路并不平坦,但她象榔头一样不屈不挠咬定目标不放弃,才有了今天的女排的再续辉煌。

中国女排承载着国人太多的荣耀记忆,女排精神持续刷屏,郎平说:中国女排的精神一直都在,并不会因为输赢而改变,这就是女排精神的传承。的确,在奥运赛场,让一个运动员变得伟大,让一支球队成为传奇,让一场比赛荡气回肠、成为人们日后津津乐道的经典回忆的,确实往往是某种超乎竞技的精神属性。女排姑娘拼命苦战为国争光的背后,是平时的“艰苦奋斗,刻苦训练”,是赛场上永不磨灭的斗志,是多年来凝聚成的“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这在里约奥运上又一次被女排姑娘出色的表现诠释出来,这就是永不过时并赋予时代内涵的“女排精神”。

我们相信,熠熠生辉女排精神将激励中国运动员在竞技体育上不断创出佳绩,更将激励中国人上下同心共铸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