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学习网高中知识点高二内容页

高二年级历史暑假作业及参考答案

2020-05-28 21:55:01 高二知识点 访问手机版

  【导语】高二本身的知识体系而言,它主要是对高一知识的深入和新知识模块的补充。以数学为例,除去不同学校教学进度的不同,我们会在高二接触到更为深入的函数,也将开始学习从未接触过的复数、圆锥曲线等题型。免费学习网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年级历史暑假作业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由此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

  A.人情关系B.伦理道德C.礼乐秩序D.法制建设

  2.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3.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以政府借贷方式收取一定的利息的有

  A.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B.青苗法、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青苗法D.市易法、募役法

  4.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D.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6.明末清初,王夫之主张“有其力者治其地”,黄宗羲提出“授民以田”“田土均之”,顾炎武力主“均田”,这些主张

  A.具有浓厚的复古色彩B.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C.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D.表达了对个体小农的关注

  7.下列史实与得出的推论正确的是

  A.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造成新书写材料——蔡侯纸是中国最早的纸

  B.《韩非子》中提到过最初的指南仪器“司南”——战国时出现指南仪器C.东晋的《抱朴子·仙药》提到“火药”——东晋时中国进入热兵器时代

  D.元代王祯用转轮排字盘印成100部《旌德县志》——中国最早发明雕版印刷术

  8.魏源撰写《海国图志》时引用德国传教士在华创办的中文报刊的材料多达26处,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曾担任过教会报刊的主笔,郑观应则经常在教会报刊上发表时论文章。由此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传教士对中国的近代化转型发挥过促进作用

  B.传教士是外国文化侵略的重要工具

  C.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传教士主导

  D.中国近代的思想家都受过外国传教士的培训

  9.在洋务运动中教育领域呈现出一番新景象。番新景象评价正确的是

  外国语学校工业技术学校近代军事学校科举制度留学生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广州同文馆、新疆俄文馆等福州船政学堂、上海机器学堂、江南制造局附设操炮学堂、工艺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广东黄埔鱼雷学堂、天津军医学堂、直隶武备学堂等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李鸿章入外国学堂一年,胜于中国学堂三年。张之洞①传播西方科学知识、培养实用型人才②加速了旧教育体制解体③奉行“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构架④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诞生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0.百度对“近代化”词条的解释为: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理性化。下列主张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是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坎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⑤

  11.有学者指出:“关于事实评价,有证据辨其真伪即可。然而对于价值评价却和当前人的价值取向及人们的需要有关。”下列评价最符合作者价值取向和需要的是

  A.马克思:“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B.麦克·哈特:马丁·路德“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导致新教的产生。”

  C.严复: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发展“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D.杨凤城:新中国“大体上到1956年前后文化转型初步告成。”

  12.秋瑾1875年-1907年在《敬告姊妹们》一文中说:“如今女学堂也多了,女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可养活自己呢?也不致坐食,累及父兄、夫子了。一来,可使家业兴隆;二来,可使男子敬重,洗了无用的名,收了自由的福。”据此材料推断,的是A.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已经明显转变B.经济结构的变动影响女权思想兴起

  C.经济独立应是女子自由幸福的基础D.西方思想冲击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

  13.某文件宣称:“近世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于此有当知者,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与所谓‘天赋人权’者殊科,而唯求所以适合于现在中国革命之需要。”该文件的发表推动了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

  14.右图为四川省达州市档案馆珍藏着的一件革命文件,其上端印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军临时供谷证”,下为红色的“乾谷伍拾斤”五个大字。盖有“主席毛泽东”及“财政人民委员部部长林伯渠”两枚红色印章,全部为繁体字。下列各项表述中与该证透露的信息相吻合的是①该证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珍贵文物②该证使用时国共两党正合作进行大革命③该证见证了农民对抗战的支持④该证体现了人民军队处理军民关系的原则

  A.①④B.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15.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A.民主主义国家B.资本主义国家

  C.新民主主义国家D.社会主义国家

  16.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300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

  B.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C.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D.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17.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C.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D.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18.中国梦,可以说凝聚了近代以来无数中华儿女的夙愿,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下领导人为之努力的共同梦想是

  A.民族独立B.救亡图存C.民族复兴D.民主革命

  19.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就是“卡诺莎之辱”,又称“卡诺莎觐见”。这件事集中说明当时

  ①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②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③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④德国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B.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D.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21.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22.1876年12月法国新任命的内阁总理茹尔·西蒙在两院亮相,当他站在众议院的讲坛上时,他先是大声标榜:“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继而又小声补充道:“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当他站在参议院的讲坛上,他先是低声说道:“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然后又立即拉直嗓门表白:“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西蒙这样说,折射出当时法国

  A.总理与皇帝共掌行政权

  B.保守派与共和派斗争激烈

  C.共和派在两院都占据压倒性优势

  D.议会两院的政治立场已趋向相同

  23.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阻碍就将以原速度持继运动下去;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C.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D.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思维

  24.某同学进行了一个主题探究,例证:“瓦特——英国工业革命;法拉第——第二次科技革命;邓稼先――中国两弹研制。”你认为,该同学的探究主题是

  A.重大科学理论的出现是科技革命的先导

  B.伟大的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发展

  C.欧洲是当今世界科技中心

  D.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

  25.中西文化交相辉映,如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一时期的戏剧家。下列属于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且风格相近是

  A.李白与雪莱B.屈原与巴尔扎克

  C.王维与毕加索D.李清照与托尔斯泰

  二、综合题第26题15分;第27题19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15分改革是破解社会发展难题的重要手段。改革给社会带来深刻变化的同时也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属于第三等级的克里埃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1分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2分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剥夺贵族特权上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2分

  材料二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3根据材料二指出孝文帝改革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2分自孝文帝起,北魏皇帝的谥号为什么多采用”孝”字如”孝文帝””孝武帝””孝明帝”等?分

  材料三辛亥革命达到了三个实质性成果,第一是剪辫,虽然说1914年还有很多人没有剪,但毕竟大部分人剪了,所以剪辫子应该说是实现了。第二是易帜,旗换了,黄龙旗换成了别的旗。第三就是改历,以前是农历,现在是阳历了,农历还在用,双历并存。

  ——摘自傅国涌《大变局中的小辫子》

  4根据材料三,从社会史观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6分

  27.19分在人类历,思想的光芒一直照耀着人类前进的方向,思想有多远,行动才有多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国哲学家雅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印度、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

  公元前800年以后希腊人的地位从起初的单由出身来定,发展到由出身加财富来定;在中国,由出身决定贵贱的情况也有了变化。

  在希腊,斯巴达、雅典等邦之间的争霸斗争十分激烈,各邦内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斗争很尖锐;在中国,春秋曾有五霸争雄,战国则有七雄兼并……矛盾也复杂尖锐。

  在这个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远隔万里,但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改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教师用书》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希腊和中国出现思想活跃的历史条件。2分

  2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分简要说明他们二人思想原则中的“相通的地方”,分试从思想和政治两个方面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对东西方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

  材料二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同样的效果、同样的德性。我们人类向来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德性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薄伽丘《十日谈》

  3结合材料,分析薄伽丘的人文主义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

  材料三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弘扬。——高九江《启蒙运动下的欧洲文明》

  4概述材料三中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并指出该时期的人文主义比文艺复兴时期有什么显著的发展?3分

  材料四18世纪以来,启蒙思想引发人们对失去人心的政府,或对专横的文化意识形态,或对等级社会制度的反对。

  5结合近代史的史实,参照范例,论证材料四的某个观点。4分

  范例:观点:启蒙思想引发人们反对失去人心的政府。

  论据:在18世纪的美国,以杰斐逊为代表的北美独立战争领导人借鉴启蒙时代中的天赋人权等思想,发表《独立宣言》,以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

  要求:要有明确的观点。论据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借鉴的内容或引用的思想、发生的事情、反对的事物

  28.16分从专制走向民主是人类政治发展的大趋势。但历史发展具有多样性,东西方国情不同导致国家政治演变历程的多样性与丰富内涵,这构成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光荣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了专制统治的国家。它在这样做的时候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此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与渐进的制度改革……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从1689年起,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并在以后的几十年里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据《大国崛起》解说词整理

  2据材料二,说明英国政治体制创新的特点和表现。3分

  材料三美国学者廷德尔等人认为,政府的权力源自于民意,广大人民在自己的政府里必须享有话语权,但绝不容许任何组织滥用职权;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是有必要的,条件是任何权力都不得被滥用;政府不能建立在对善良和品德的完全信赖之上,要利用权力的对立实现对权力的制约,要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引导个人私利,从而服务于公众利益。

  ——美廷德尔等著《美国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利用权力的对立实现权力的制约”的?3分

  材料四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规定敌后抗日民主政权在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不是靠有更多的人数。

  1941年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

  ——改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史》等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三三政权的特点和实行三三制的意义4分

  5综上分析,人类民主政治发展的共同趋向是什么?2分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CBCD6—10DBACA11—15CADAC

  16—20BBCDB21—25CBDBA

  二、综合题第26题1分;第27题分;第28题1分;共50分。

  26.15分1政治权利: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1分

  途径:建立军功;努力耕织。2分

  2不同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1分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1分

  3成功原因:孝文帝以坚强决心和意志推进改革,严厉打击守旧势力扰乱改革的行为。2分

  谥号采用“孝”字:孝是儒家极力推崇的道德准则;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仿效汉族典章制度和生活习俗重新修订官制礼仪;改革后,北魏统治者习惯以儒家礼教为规范。分两点即可

  4意义:剪辫子标志着清政府被*、反对满洲贵族的民族压迫的胜利,成为民族革命的象征;2分易帜标志着封建帝制被*,中国进入民主共和的新时代,成为政治革命或民主共和的象征;2分改历标志着中国与世界接轨,成为中国融入世界,与世界同步发展的象征。2分

  27.19分1条件:人的社会地位发生重大变化;争霸斗争激烈,社会动荡。2分

  2核心思想:孔子仁;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或认识你自已2分

  相通的地方: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2分

  影响: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2分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民主政治的源头。分

  3主张: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2分

  4内容: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1分。

  发展: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2分

  5任答一例,满分均为4分

  观点:反对失去人心的政府―――辛亥革命论据略

  观点:反对专横的文化意识形态―――新文化运动论据略

  观点:反对等级社会制度―――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论据略

  28.16分1

  2特点:采用和平渐进的方式;议会高于王权。2分

  表现:建立君主立宪制。1分

  3权力的对立与制约:中央与地方联邦制;选民与政府人民主权原则;政府部门之间三权分立;利益集团之间两党制;大洲与小洲国会两院制。三点即可,3分

  4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各阶层联合;民主协商。2分两点即可

  意义保证了各阶层民主权利调动了积极性根据地得到巩固2分

  5趋向:民主形式多样化;民主主体范围扩大。2分
  

【篇二】

  一、选择题

  1.子曰:“管仲之器小哉!”“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据此判断,孔子的评价标准是

  A.历史功过B.阶级立场

  C.客观事实D.伦理道德

  解析:C“管仲之器小哉”指管仲虽有治国之才,但却不能严格修身正己。“管仲相桓公……受其赐”指管仲辅佐齐桓公霸于诸侯,匡正天下,百姓至今仍在受惠。从而可以看出孔子评价管仲不只是看小节,更能从大是大非处认识管仲。故C项正确。

  2.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这主要反映了

  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

  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

  D.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

  解析:B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对个人的为人处世影响很大,是其他学说无法相比的,所以梁启超说: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A、C两项是儒家学说影响深远的原因,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3.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这表明儒家主张

  A.藏富于民B.勤俭节约C.忠孝为本D.国富民贫

  解析:A材料中孟子主张明君应该让百姓富足;荀子认为府库充实而百姓贫穷,容易造成社会混乱甚至政权的覆灭。由此可见,儒家主张百姓富足,国家才能安定。故选A。

  4.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来讲,大多为百姓而“鸣”,只有一家为统治者而“鸣”,它是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解析:B为统治者而“鸣”即为统治者服务,法家的“集权观”“法治观”“改革观”符合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割据的需要,代表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选B。

  5.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该思潮属于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解析:B从材料中“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可知该思想强调加强政府力量,“节制资本”体现了法家的抑商思想。故B项符合题意。

  6.2013武汉四调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B.融合诸子百家思想

  C.礼乐与法制并举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

  解析:B从材料信息看,吕不韦认为,道家、儒家、墨家思想各有特色,应该把不同的思想统一起来,于是,组织宾客编写《吕氏春秋》,对各家思想都进行了改造、发展与摒弃。故B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7.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B.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D.人的生命

  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春秋战国是新旧社会制度的交替变革时期,许多思想家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时代的变革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故选B。A、C、D三项都不是诸子百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排除。

  8.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这种现象始于

  A.秦代B.汉代

  C.唐代D.宋代

  解析:B汉代董仲舒改造儒学,以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他把儒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结合起来,这样新儒家思想成为汉武帝的治国思想。

  9.“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的这一思想主张

  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解析:D题干材料反映了董仲舒新儒学“君权神授”“天人合一”的思想,其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答案为D。A项材料没有体现;B项是孔子的思想;C项是理学的思想主张。

  10.2013年重庆文综,1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A.韩非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

  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信息“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和“天命攸所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发展儒家思想,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学说形成新儒学,以“天人感应”为基础,带有明显的神学色彩。

  11.如图是一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某一思想流派时整理的示意图,这一思想流派是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解析:B据示意图,分析备选项,法家在秦朝受到推崇,A项错误;道家和墨家从来就不是中国古代思想的主流,C、D两项错误。

  12.2013江门模拟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和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A.“君权神授”思想B.“大一统”思想

  C.反专制思想D.理学思想

  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质是实现思想的统一;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统一,故二者都体现了“大一统”思想。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人群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荀子》

  材料二汉兴,江都相董仲舒亦大儒,作书美孙卿即指荀子。

  ——西汉刘向《叙录》

  “荀卿全是申、韩”“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荀子认为,礼在社会理想层面上的价值是建立社会等差秩序。礼的本意和功能是对人之放任的约束,是对等差秩序的遵守。这种价值取向将会在社会分化的态势下,发挥其社会整合的功能。荀子的礼法价值观虽然有以道德裹胁法律的倾向,但他明确指出了道德与法律的互动关系,充分认识到了道德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另外,荀子还强调为政者的品德对于社会政治的决定性影响,要求处于政治实践中的从政者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性。

  ——高春花《荀子礼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1概括材料一中荀子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观点形成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荀子思想在西汉和南宋学术界的不同境遇。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析出现不同境遇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简述荀子思想的现代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荀子思想观点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抓住荀子思想杂取百家的特点及其生活时代进行回答。第2问,首先明确材料二中,董仲舒是在推崇荀子,朱熹是在否定荀子。其原因是西汉初年吸取秦亡教训及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而在南宋,先秦儒学复兴,朱熹推崇孟子,提倡人性本善。第3问,据材料信息“是对人之放任的约束”“将会在社会分化的态势下,发挥其社会整合的功能”“充分认识到了道德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从政者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性”结合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法制社会等实际需要,分析荀子思想中的合理成分。

  答案:1主要观点:人性本恶,通过学习而从善;礼是维护社会秩序、保证人群生存的制度;隆礼贵义,礼法并用,君主集权;天自有规律,认识它并运用它,造福社会。

  主要背景:春秋战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

  2不同境遇:西汉推崇;南宋冷落。

  主要原因:西汉吸取秦亡教训;巩固“大一统”社会的需要,荀子思想适合这一需要。南宋复兴孔孟之道的理学兴起和发展,其哲学出发点是人性本善。

  3在社会分化和转型时期,荀子约束人的放任行为,建立秩序的思想对整合和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具有借鉴意义。荀子强调道德在法律施行和官僚政治中的作用,这一思想有助于当代健全法制建设和改善政府管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董仲舒是汉代的第一大儒,封建社会理论大厦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封建社会初期的有建树的思想家,同时,他还是汉代的第一大教育家。以上这都是值得肯定的方面。不过,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也包含了神秘主义的、形而上学的东西,特别是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其维护封建专制和压抑人性的方面,始终是消极方面,特别是到封建社会的后期,便日益走向了阻碍社会前进的反动方面。

  ——王永祥《董仲舒评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董仲舒的主要思想加以评析。要求:对董仲舒思想持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结合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解析:本题属于探究型题目,答案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观点一:赞成董仲舒思想。史实依据:①统一是中国发展的主流,“春秋大一统”思想可以为实现今天祖国的完全统一提供理论支撑;②董仲舒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有利于专制统治的长治久安;③“五常”思想即仁义礼智信,可以改造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

  观点二:反对董仲舒思想。史实依据:①“春秋大一统”思想充满唯心色彩;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禁锢了人们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不利于学术文化的自由发展;③“天人感应”学说宣扬了“君权神授”;④“三纲”思想充满专制等级色彩。

  观点三:对董仲舒思想应该一分为二地客观评价。史实依据:可以参考上面两个观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