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学习网高中知识点高二内容页

高二年级政治上学期期中试卷

2020-05-17 13:20:02 高二知识点 访问手机版

  【导语】生活岂能百般如意,正因有了遗漏和缺憾,咱们才会有所追寻。功成莫自得,或许下一步就是陷阱;败后勿卑微,没有谁一向紧锁冬寒。哪怕再平凡平常平庸,都不能让梦想之地荒芜无论是否能够抵达终点,只要不停地走,就算错过春华,亦可收获秋实。免费学习网高二频道为你准备了《高二年级政治上学期期中试卷》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第29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获奖名单中,大型历史剧《先遣连》和医疗剧《感动生命》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三等奖。作为一部主旋律作品,《先遣连》并没有落入一位追求宏大叙事的俗套中,观众可看到先遣连官兵间生死不弃的兄弟战友之情,此剧被称为悲壮版“士兵突击”,深受观众好评。上述材料蕴涵的文化生活道理()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一定文化决定一定政治

  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据专家预测:2018年前,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将超过北美,2023年前将达到北美票房收入的2倍左右。我国电影市场全面繁荣,可以()

  ①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②提高文化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

  ③发展文化事业,满足人民需求④抵御外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A.①③B.①④C.①②D.②③

  3、针对电脑普及导致中国人汉字书写能力下降这一“危机”,中央电视台于2013年隆重推出的大型汉字听写推广活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同年教育部要求中小学开设书法课,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浓厚的汉字书写氛围。这主要是因为()

  ①承载丰富文化信息的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②汉字书写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代代传承的重要载体

  ③通过特定文化活动利于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人的积极影响

  ④汉字是中华各民族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共同创造的

  A.②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4、某大学校长认为,一所大学所能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心灵。精神家园里没有了心灵,人就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真正的情感和责任。这是因为()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B.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D.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5、黄梅戏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安徽省黄梅县和湖北省安庆市都说自己才是黄梅戏的发地,引发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黄梅戏发地之争()

  A.突显传统文化的区域性B.更新了文化的传播方式

  C.展示了中华文化的远流长D.反映文化对当地经济有重大影响

  6、2013年度CCTV体坛风云人物颁奖仪式在北京万事达中心隆重举行,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荣获年度团队奖。足球文化影响深远,2013年11月9日,恒大足球俱乐部首次夺得亚冠联赛冠军,恒大集团借势正式宣布进军矿泉水市场,欲打造千亿矿泉水帝国。可见()

  A.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以经济价值为目标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并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在经济活动中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D.经济是文化的基础

  7、秋窗日午,小院无人,抱膝独坐,聊嫌枯寂,宜读《庄子》秋水篇。大雪漫天,炉火小坐,人缩如猬,豪气欲销,宜读《水浒传》林冲走雪一篇。冗于琐务,数日不暇,摆脱归,俗尘满襟,宜读《史记》项羽本纪及游侠列传。这段话主要是想说明()

  A.读书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读书选择可以随时空环境不同而变化

  C.读书过程影响人们的实践和文艺创作D.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8、1994年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如“longtimenosee”(很久不见)已成为标准英文词组】贡献了5%至20%,超过任何其他。从中我们感受到()

  ①文化的影响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强②不同的文化在传播和交融中逐步趋同

  ③中华文化远流长、博大精深④我们应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9、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与欧美拼音文字主要靠听觉分析不同,汉字作为象形文字,主要靠视觉会意,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东西方两种文化思维的不同走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思,雨雪霏霏。”借助汉字的丰富意蕴与读者的视觉会意,时间的逝去,空间的转换,景物的变化,心事的喟叹,尽在寥寥16字之中。与诗经同一时期的希腊史诗则多为鸿篇巨制。这说明()

  ①文字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影响文化发展与传承

  ②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③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1、身处这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疲于竞争与奋斗的人与人越发变得疏远与“孤独”,越发需要通过善待他人、温暖社会获得共同的幸福。全国道德模范以自己的行动,指引我们抵达幸福的方向,他们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有力道德支撑。传播正能量必须()

  ①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②对各种文化兼收并蓄,全面继承传统

  ③用法律道德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言论④抵制各种腐朽的、落后文化的影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2、韩国版《爸爸,我们去哪儿》受到了观众的喜爱。湖南卫视借鉴韩国经验,结合中国人更加注重亲情的传统,推出的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也受到了观众狂热追捧。这告诉我们()

  A.必须立足于传统文化进行文化创新B.吸收借鉴外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前提

  C.文化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D.不同民族文化在借鉴中融合统一

  13、2013年10月1日,我国首部旅游法正式实施,其中对“文明旅游”做出了相关规定,要求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必须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这一规定()

  ①体现了尊重及维护文化多样性的要求②促使旅游者在交流中实现文化认同

  ③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公民和国家形象④有利于维持旅游服务业的公益性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4、习近平主席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深刻阐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是一条商贸之路,也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这表明()

  A.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文化交流是商业贸易的主要途径

  C.经济往的目的是促进文化交流D.文化交流的目的是促进经济交往

  15、洛阳人爱喝汤,洛阳的一些老字号汤馆己有百年历史。为了将洛阳的汤文化及洛阳的民俗、历史遗迹等加以保护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喜爱洛阳,洛阳老城区内一家文化传媒公司借助动漫形式创作了动画片《仙汤》,于2014年5月与观众见面。这说明()

  A.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B.现代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C.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D.科技进步促进了优秀文化的发展

  16、“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诗礼传家的内涵不断注入新的要素,但无论如何,诚信、正直、勤奋等核心的价值观念应被长久坚守。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③文化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传统家风促进家庭社会的进步与发展④传统美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7、109首唐代不同时期的经典诗词,将被拍成微电影,用15分钟的故事重新解读和建构唐诗精华。用微电影演绎唐诗故事,这意味着()

  A.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D.新传媒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8、“文明如水,润物无声”。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指

  出:“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

  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下列最能符合上诉主张的一组关键词是()

  A.加强交流文化共享汲取各国文化B.尊重差异平等协商认同外文化

  C.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促进文明进步D.理解个性积极创新继承传统文化

  19、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下去、走进去、走出去”的道路,与之相对应的有效做法是()

  ①深入基层、立足社会实践②加强交流、推动文化传播

  ③高举旗帜、引进方向④深入人心、反映群众呼声

  A.④―③―①B.①―③―④C.①―④―②D.②―④―③

  20、回眸改革开放以中国几十年的发展,这不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

  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④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1、中华民族精神远流长、历久弥新。下列诗句没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是()

  ①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先锋②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而动其心

  ③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做主人翁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A.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③

  2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实现这一道路关键在于

  ()

  ①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④更好的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3、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里,莫言说“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的用处,也许就是他没有用处……”“文学无用论”致辞富有哲理,耐人寻味。以急功近利心态观察,文学是“无用”,从“风物长宜放眼量”考虑,文学“有大用”。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文学艺术()

  ①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②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③具有反映人们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作用④展现了—个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4、励志图书受到许多年轻人的追捧,但有业内人士指出:不少励志图书的内容是关于“厚黑学”的精

  神糟粕,可能成为诱人走向失败的“精神毒药”。该现象折射出()

  ①市场上的励志图书已经成为精神毒药②文化产业要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

  ③励志图书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载体④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良性引导和规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5、2013年12月5日是第28个国际志愿者日。在共青团组织和志愿者组织的带领下,全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①是人民群众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②有利于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③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④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A.③④B.①③C.②③D.①②

  二、问答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x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涵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生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12分)

  27、文化因传播而精彩。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一些国家;郑和七下西洋,与亚非多国通商,将中国的造船航海技术推向国外;李安导演的电影,将旗袍、马褂、灯笼这些中国元素和3D技术相结合,把中国文化的儒雅、飘逸带给世界;在多国建立的孔子学院,通过现代中文教育等形式,使当地民众逐渐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所有这些超越时空、跨越国界的累积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阐述上述材料体现的道理。(12分)

  29、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协调并进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

  某古镇在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文化强镇的过程中,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依托自身悠久的传统民间文化,并兼收其他区域的岭南特色文化,发展本镇极富特色的民俗旅游业,形成了以特色民俗文化为内容、以传统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为载体、以原计原味为亮点的民俗文化旅游经济圈。古镇因此获得了中国文化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现阶段,该镇政府和居民更加积极投入到自觉保护和开发古镇文化旅游资的实践中去,也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结合《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简要阐述古镇的做法是如何体现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

  (12分)

  二○一四年秋季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7、(12分)

  ①通过丝绸之路,使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体现了商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3分)②开办孔子学院,推广中文教学,传播中华文化说明了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3分)③李安等中国导演的电影,依托现代技术,把中华文化带给世界,体现了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3分)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以其鲜明的特色香飘海外,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3分)

  28、(14分)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泉和动力,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企业应立足于社会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4分)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企业应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4分)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也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企业应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4分)④文化企业在创新时还应该坚持正确的方向,既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反对民族虚无主义。(2分)

  【二】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每题2分,计60分)

  1.恩格斯说:“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告诉我们

  A.哲学是自发产生的B.人人都是哲学家

  C.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D.哲学能够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

  2.马克思说:“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这句话主要批判那些把哲学

  A.神秘化的倾向B.简单化的倾向

  C.庸俗化的倾向D.体系化的倾向

  3.达尔文的进化论否定了上帝创造物种的神创论,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不仅带来生物学上的革命,而且带来了哲学上的革命。这说明

  A.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指导

  B.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神创论的荒谬性逐渐暴露出来

  C.具体科学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D.具体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4.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关系的正确说法是

  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总和

  C.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B.世界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

  6.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了一个箭射不到靶上的理论,即箭要射到靶上,必先经过路程的一半;然后又要经过剩下一半路程的一半,以此类推,箭永远有一半的路程要走,所以它永远也射不到靶上。从中可以看出

  A.思维和存在之间具有同一性B.唯心主义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合理性

  C.思维和存在之间具有矛盾性D.形而上学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合理性

  7.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表明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觉的意志行事的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8.英国管理学家霍金森说:“倘若哲学家不能成为管理者,那么管理者就应成为哲学家。”这一观点强调

  A.管理科学是哲学的基础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C.真理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D.哲学对管理实践有指导作用

  9.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这种哲学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B.主观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10.启蒙哲学引导和塑造了现代精神,开启了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化的大门。经过几百年发展,现代化的弊端也充分暴露出来,后现代哲学应运而生,它全面反思和批判现代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弊端,并对启蒙哲学发起了猛烈攻击。这表明

  ①哲学对社会弊端有批判功能②哲学可以引导和塑造时代精神

  ③时代的变化推动哲学的变化④哲学分歧都是现实社会斗争的反映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1.恩格斯说:“以往的社会主义固然批判过现存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后果,但是它不能说明这个生产方式,因而也就不能对付这个生产方式;它只能简单地把它当作坏的东西抛弃掉。”可见,以往的社会主义没能实现

  A.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B.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C.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D.世界观与方*的统一

  12.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自己的哲学视为“纯粹思辨的观念”和“书斋里的学问”,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这表明

  ①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②关注与无产阶级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③哲学社会功能的缺失是以往旧哲学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标志

  ④为无产阶级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3.我国“十二五”规划强调:“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社会心态”一词首次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

  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

  14.《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一观点是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15.万有引力使得物体在脱离支撑以后会下落,但人造的各种飞行器可以在空中运动。这说明

  A.人能自觉地创造条件,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方式B.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或创造规律

  C.改造规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体现D.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6.下列对世界的看法既唯物又辩证的是

  ①量力而行,尽力而为②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

  ③万物独化,物各自生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7.从植物成熟的周期,到太阳周而复始的轮回;从对季节更替的全程关注,到对播种与收获的适时测度••••••我们的先祖探索着自然运行的规律,并以此为指导安排农事和生活,创造了春节与年的文化。这表明

  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亲身实践获得的认识才能促进实践发展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D.①④

  18.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C.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D.要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19.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依据人物性别、年龄、身份、职业、性格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不同,京剧的行当可以划分为生、旦、净、末、丑。每一行当都有不同的脸谱造型,这些脸谱是对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后的艺术加工。这表明

  A.艺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创造B.客观现实以艺术作为摹本

  C.艺术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D.客观现实是对艺术的再创造

  21.在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进行讨论时,一位同学认为,没有实践检验不了的认识。另一位同学提出反对意见:宇宙中是否存在地外文明就一直不能得到实践的检验。第二位同学的观点

  A.正确地看到了实践标准的局限性B.正确地看到了实践所不能检验的问题

  C.没有理解实践标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D.没有理解实践标准与其他标准是结合在一起的

  22.排球比赛中经常出现一些边界球,人们凭视觉观察很难判定这些球是在界内还是界外,需要通过高速摄像机回放才能准确判定其位置。其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认识受到具体时空条件的限制D.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23.“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屋室,采草以和方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东汉思想家王充批评的这种人

  A.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4.时过境迁,如今再回头看徐悲鸿的画作,人们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因为

  ①旧作打上了社会意识的印记②当代人更具有创新精神

  ③人们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④人们的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5.2010年7月,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水深度首次达到3759.39米,有力推动了我国深海探矿、海洋打捞事业的发展。这表明

  A.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B.改变自然规律可以服务于物质生产

  C.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D.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6.下列判断中,能够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的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动即是静,静即是动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7.下列违背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是

  A.牵一发而动全身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头痛医头,脚痛医脚D.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28.考古学好比望远镜,可以让我们了解人类的过去和现在,考古遗物则如同显微镜,可以让我们*具体的历史事件。这表明

  ①没有对局部的*就难以把握整体②没有对整体的理解就无法认识局部

  ③离开了实践认识就不可能产生④没有认识的指导实践就不能深入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9.唯物辩证法认为,________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A.物质世界的客观性B.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C.物质世界的无限性D.物质世界的相互替代

  30.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④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二、非选择题:根据题目要求作答,紧扣题意,适当分析。

  31.城市的未来关乎百姓的生活品质,关系国家的科学发展。

  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在制订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当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和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在“唯GDP论”的发展思路下,重速度轻效益、重国际市场轻国内需求、重财富增长轻民生投入,高增长不等于高质量,在持续的高增长下,累积了不少深层次矛盾,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和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形势下,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进一步凸显,“唯GDP论”的发展思路已难以为继。在“十一五”规划中,节能减排的限制性指标与官员的政绩紧密挂钩,“十二五”规划调低了经济增速目标,更加重视民生和社会目标。不片面追求GDP数据,以实践、人民、历史三把尺子为标准,把着力点转向利长远、打基础、促民生的工作,正在逐步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和行动。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思路的转变过程。

  33.有人认为,“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必须重视全局。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34.纵观世界部分国家的发展历程,后进国家迅速崛起与大国持续保持强盛,无一不是抓住了各自的重大战略机遇;而国家从兴盛转向衰落,则基本上与错失战略机遇,或未能将困难条件下的战略挑战转化为重大战略机遇有关。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说明抓住重大战略机遇对于国家命运走向的意义。

  二、非选择题:根据题目要求作答,紧扣题意,适当分析。

  31.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在制订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当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0分)

  32.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思路的转变过程。(10分)

  33.有人认为,“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必须重视全局。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10分)